
小区停不下,业主只能将车辆停放在马路边
我们小区周边的马路很宽阔,为什么白天收费可以停,晚上却不可以?”本报连续几天报道了小区停车难的困惑与解决之道,引来了读者的强烈反响。对此,记者调查了浦东与浦西两片具有代表性的两块地区后发现,住宅小区内车位紧张的态势已经蔓延到了小区围墙外的公共道路,然而这种私自利用公共道路的行为本是违反相关规定的,但所有居民都有同样的呼声,希望能在小区的马路上划出停车位,让无法停车的小区有更多的疏通渠道。
案例1
地点:上海绿城现状:没人管理安全堪忧
居民购新车苦无车位
在浦东一片拥有5个小区的住宅区域内,分布了双向两车道的4条马路,并都伴有双向非机动车道。
指针刚过下午4点半,记者来到其中一小区、上海绿城围墙外的马路上,看到车流量不大的这条路两边的非机动车道已经陆续停放一些私家车,记者细数一下,近一百米的马路边,一侧已经停放了20几辆车,另一侧暂时只有10几辆。在这个小区已经做了5年保安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几条路周末最壮观,两边都停满了私家车的,“你现在看到的只是小意思,等会儿再过一两个小时,这里铁定就会停满的。”
刚刚将自己的车倒入路边一个空档的朱小姐下车告诉记者,自己住在上海绿城里面,下班回家常常在小区里晃一圈,公共停车位没有了就会停到离小区门最近的这条路边,“我家有停车位的,但是新买车了,第二辆车就停到门口来了。”
朱小姐还特地指给记者看,地上曾经有过划了的车位印记,“我记得以前这里地上是画线的,就是车位线,大家当然觉得这个是合理的车位,就是我一开始也很奇怪,划了停车位都会有人收钱,不过我们这里却一直没有人收钱。”
记者了解到,该小区地面公共停车位停过夜的价格对业主4元一天,而如果停在地下的少量访客车位则是20元一天,对于每天都要停车的朱小姐而言,她更青睐门口这种“好处更多”的停车位。
路边停车不安心不放心
记者发现,这一片住宅区中间的道路,有不少都划有停车位,上面无一例外都停满了车,但缺乏管理却让不少业主很担忧。
有一位长期停在这里的车主告诉记者,“我们停在这里也担心有警察贴单子,每次都提心吊胆,而且也担心被人家过往的车辆碰擦,我们这里发生过这类事情。”一位姓张的车主告诉记者,去年在锦安东路上面一辆车调头的时候刹车油门弄错了,结果就撞到了路边停着的车子,“你说,人家多无辜,我也最怕这类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停在路边终究还是不安全。”
张先生的担忧并不是个案,许多业主承认不收费这一点虽然很“诱惑”人,但是也都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停在外面是没有办法,不收钱是好,但是肯定不安全,更何况,这个其实是违规的,哪有在马路上停车不收费的呀,现在是这样,如果以后对面的陆家嘴人才公寓住的人多了,车子还要多,那怎么办?这个反正肯定不长久。”
就朱小姐和许多车主所说的地面划车位却无人收费和管理的现象,记者致电了该住宅区所在花木街道,一位负责社区事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街道并没有权利申请这条道路增加其停车收费这一功能,“我们街道没有权利这样做,只有政府的相关市政道路管理部门才能申请。”
在这一区的停车管理上,该工作人员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难处:“这个问题我们也很头疼。其实街道一直都在关注小区业主的停车难问题,之前有些地区的街道提出的错峰停车,就是利用周围的公园或者公共停车场,但是我们这里明显不适用,不说周围并没有大型的公共停车场,何况我们这里的住户很多都是第二辆车,他们有一辆车平时不开的,一停就是一天,你让错峰停车,这怎么行?”
但是,张先生和许多车主都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关对应的政策,能够让他小区围墙外如今这样“和平”的车辆共处现状合法化,可以保证他们能停车的同时也很安心。
案例2
地点:绿洲城市花园现状:管理公司入不敷出
拆除小区外绿化带建停车场
在本市普陀区绿洲城市花园外,有一个可以容纳近80辆车位的小型停车场,别看它现在每天安稳地承载进进出出的车辆停放,去年10月份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公共绿化带,曾经是小区居民投诉的头号目标。
长寿路街道城管科科长宋先生对记者说:“当时,绿化带两边每天都被各种私家车堵得乱七八糟,小区居民进出都成困难。更别提突发状况的时候,包括消防车和医疗急救车在内的特种车辆根本进不来。这对小区安全来说,已经不单纯是一个隐患那么简单了。”
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绿化带两旁的停车乱象,长寿路街道自从去年2月份就开始协调小区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召开协调会。
宋科长告诉记者:“首先,小区外的这条马路不是市政马路,在道路的‘户口’问题上,我们专门征询过相关部门的意见,明确了不在市政的接管范围内。”
小区外面的这片绿化带拆还是不拆,在当时也经历了多番业主听证会。据悉,当时,有小区居民认为绿化带不应该拆,是小区不可多得的景观之一,而更多的居民则强调停车难是主要矛盾,坚持要拆掉。这样的来回拉锯一直持续到去年8月份,业主之间的意见最终以少数服从多数、利大于弊达成一致。
车辆管理中心:员工开销捉襟见肘
就这样,去年10月份,在街道主持的业主听证会上,黄浦停车公司普陀分公司被街道方面委托代管这70多个小区外的公共车位。
当时,我作为停车管理公司的代表也参与了听证会,我们作为被委托方,没有发表任何意见。”黄浦停车公司普陀分公司的张经理对记者说:“我们公司一共出了10个员工代管这70多个车位,大半年下来,已是收不抵支,我们曾向有关部门反应过,希望能申请到一部分补贴。但得到的反馈是,目前还没有先例做法。我们公司也只好从其他纯社会化收费的地方匀一部分过来,自己内部贴补。”
记者了解到,目前绿洲城市花园外的这70多个车位大多数用于小区居民的车辆停放,按照每月200元的收费,与小区内地面车辆的收费价格一致。尤其是在夜间,几乎全部被小区居民占满。而在白天,小区居民将车辆开离小区后,提供给小区外的临时访客,按照一次性10元收费。
张经理表示:当初我们接管街道的委托,也是看重社会效益大过经济效益。目前,我所知道的,只有市政道路交由社会化车辆管理公司看管,才能申请到一定的补贴。”
》说法
设置马路停车位
有人满意有人埋怨
对于路边泊车问题,记者了解到,交警部门主要负责对马路停车场的设置进行审批,而社区、商场、非市政道路的停车位设置并非交警部门负责,由其物业或主管单位自行规划管理。即便是马路停车位,也由每个区各自的泊车公司负责管理运营,交警只负责审批车位和对违停现象开展整治。
据知情人士透露,根据相关政策文件,市区设置马路停车位的原则基本有如下几点:非主干道、车流量小、通行条件好、周边停车需求较大。总而言之,就是在确保安全且不影响交通畅通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市民的泊车需求。但事实上符合上述条件的道路并不多。车位设置众口难调,有人满意就有人埋怨,有关部门在审批马路停车位时必须慎之又慎。“有些道路虽然车不多,但是非常安静。如果硬设停车位,沿街居民可能会因为汽车噪音等情况非常不满。”
据悉,市区正规马路停车位都有“P”牌,上面标注了停车的时段和收费标准,有停车协管进行管理。交警表示,如果市民发现车位画线明显有别于其他车位,且无人收费,就要留神该车位的身份问题,最好找到附近的停车协管咨询一下,否则就有可能被贴单。
另外,交警部门同时提醒市民需注意全天泊车位与特定时段泊车位的区别。据悉,目前本市的马路停车位有全天泊车的,也有只允许在特定时段泊车的,许多车主泊车后没有看“P”牌,误将时段停车位当成了全天停车位,结果违法停车却浑然不知。交警建议,市民在泊车后还是要看一下相关信息,特别是在没有看到停车协管收费的情况下,更要留神。“晚上在路边停车不要一看到有车位就停过夜,应该看清‘P’牌上的内容。”记者马鈜
》记者手记
烫手山芋谁来接?
从上周起,本报持续关注社区停车难问题,在此期间,记者走访了本市曾经以及正在遭遇停车纠纷的小区,采访过街道城管、街道房办、小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相关部门与单位。
这一圈跑下来,记者深感停车难,难在无处可停,难在无人愿接这个吃力不讨好、赔本赚不到吆喝的“烫手山芋”。
有社区居民向记者抱怨,“什么时候能让我的车有既安全又让人放心的停车位,我情愿多出点钱”;有物业向记者表达无奈,“其实我们也想帮居民解决困难,这样居民对我们的认同感会更强,但停车位就这几个,分配不好还要闹矛盾”;有居委街道向记者感叹,“我们想了许多办法来解决小区停车难,但大部分属于杯水车薪,很多事情需要整体规划,我们也没有规划的权利”;有商场物业担忧,“不是我们不愿意让人停车,只是一来管理成本太大,二来万一造成损失谁来承担”。
事实上,去年年底,相关部门曾经发表过一组数据,其中上海居民居住小区的停车缺口,据初步估算达到27万。同时,本市停车规划、建设和管理征求意见稿也同步发布,其中“提倡‘边角地’建停车设施”、“小区周边设夜间泊位”、“公共停车场向居民夜间开放”等一系列措施都颇让人期待,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快停车管理规定的修改,让停车难不再成为社区居民的又一件烦心事。
来源: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