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以法治赋能破解物业治理难题。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出台《法治赋能物业治理效能提升实施方案》,通过民主协商、普法培训、排查调解、府院联动、多方配合“五大协同机制”推动治理规范化。制定居民公约总则参考文本,指导全区各居住小区完成公约修订,推动部分小区制定具体领域实施细则,如石化街道紫卫居民区出台了《文明养宠公约》。创新依法协商议事体系,形成“议题收集、议题确定、议题分配、议题调查、准备协商、正式协商、投票表决、结果公示、结果评议”工作闭环,为物业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法治路径。
二是强化分类治理。聚焦物业治理制度漏洞与潜在矛盾,指导朱泾镇成立由司法所、社会工作办、城建中心、朱泾法庭、社区居委会、法律顾问等多方参与的住宅小区“法治体检”工作小组,编制《物业治理法治体检清单》,涵盖覆盖维修资金使用、业主投票方式、业委会决策程序等方面100个问题,形成“逐项检查—问题溯源—整改建议”的标准化流程。如天乐苑小区因车位分配不均引发持续投诉,律师团队开展业委会“法治体检”时协助完善了车位分配规则。聚焦业委会未组建、管理规约未确立的初期治理空白,指导山阳镇以光明府居民区筹备组为试点,推行“筹备组主导+全流程法治嵌入”的介入模式,创新建立临时议事会、普法执法联动工作室和调解工作室“一会两室”工作机制,制定《新建小区入住前物业告知清单》,将装修管理、停车管理等内容列为必告知事项,通过“签约时送达、公示栏张贴、线上推送”三重方式确保业主知晓,让新建小区在入住初期即步入法治化管理轨道。
三是深化多元共治。吸纳退休村居干部、律师、“法治带头人”及热心居民组建调解队伍,定期开展物业纠纷专项培训。遴选法律、调解、物业管理专业人士,建立物业纠纷调解专家库,为疑难矛盾提供专业支撑。创新“三所联动+专家”调解模式,协同化解复杂纠纷,实现“矛盾萌芽即介入”。指导朱泾镇南圩社区“法律诊所”创新“六诊工作法”,以全国模范调解员徐国贤为引领,培育新生代调解力量,推动“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