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群众反映强烈的“身边小事”,如果跳出个体看全局,就会听到不同声音。今天(8月5日)的《2025夏令热线·区长访谈》节目中,多个案例都涉及多元需求的碰撞。黄浦区区长徐惠丽逐一剖析,从“局部与整体”“方便与管理”“美观与安全”三组关系谈起,要用更多智慧和办法,灵巧解决“两难”甚至“多难”问题。
机动车道设置需要平衡整个区域的交通状况,但对沿线居民来说,就是家门口的这条路好不好开、方不方便。
家住培文公寓的朱先生反映,兴安路改单行道后,给出行带来不便,“这条路是在4月份变成了单行道,毗邻的几条马路,雁荡路也是单行道,南昌路也是单行道,从我们小区开车出来要到淮海路上根本转不过去。”
朱先生提到的这几条路,都是典型的支小马路,位于淮海路商圈周边。区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杨俊回应:已在着手调整,“在兴安路、重庆路路口禁止机动车通行的标志下方,我们在申请架一个“沿线单位除外”的标志,也是方便沿线居民的出行。”不过,对于朱先生提出的,是否可以将兴安路的单行道方向改成由东向西,杨俊坦言,这涉及到了周边两三条路的调整。
中心城区道路资源紧张,任何改变,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区长徐惠丽通过城运中心大屏,调取现场画面,她从“局部与整体”谈及多方需求如何平衡,“这条马路并不宽而且旁边停了车,对于停车和通车怎么样更好地协调,对于居民出行,也不能简单认为现在就是合理或者调整就是合理,再多听一听沿线居民单位的意见。大家说的都有点道理,但是目前看来可能都不是统筹各方利益最优的方案。”
冬女士反映的共享单车停车难,同样是在城市治理中寻求“最大公约数”。因为常去瑞金医院看病,她到医院的“最后一公里”靠共享单车解决,最近她发现,医院门口锁不上车了,“骑车到了医院不能停车,包围医院的四条马路都不允许停车,不允许还车,在很外围的地方把车停了。”
区城管执法局副局长王义珏和属地瑞金二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伟峰都做了回应,从管理逻辑看,要面对的情况复杂多了。
王义珏提到,“这个区域这些年都是管理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大量的共享单车堆积,对于病人进出医院就诊,带来了极大安全隐患。”任伟峰也提到,“周边的管控措施主要还是考虑到不能出现大量的车辆,即使清运车去清运,也会因为停在马路上,造成整个区域堵塞。”
目前,三家共享单车公司通过电子围栏,在早上7点到12点就医高峰时严格管控,允许停放的区域距离医院步行约5分钟。
区长徐惠丽坦言,共享单车管理,始终在寻找“最佳平衡点”,“既方便群众解决最后一公里,又要考虑全社会的成本和其他人的出行方便,始终是处于两难、三难、多难的过程当中。我们在推进城市治理过程中,怎样用足、用好城市的空间和资源,更需要的是社会的自治+共治。共享单车前面有一个定语是‘共享’,我认为共享前面还有一个词是‘共治’。”
在回复网友提问“黄浦滨江防汛墙上,好几处安装了铝合金挡板,影响观景感受”,徐惠丽解释,这是每年汛期时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待9月汛期结束就会拆除。目前,黄浦正对滨江沿线进行整体提升,兼顾好安全和美观。
超大城市的治理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但价值追求始终不变——人民城市,既需要规则的治理,更要有人情味的治理、科学的治理。
徐惠丽说,“对于政府来说,各个部门看到的是老问题,但是对于碰到问题的市民、包括游客来说,就是新烦恼。我们要多学会换位思考,要多管管闲事,要多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把我们的老问题、居民的新烦恼在我们自治、共治、共建、共享的过程当中更加妥善地得以解决。”